2024年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年观察:有哪些银发赛道值得关注?
发布人:广州老博会 发布日期:2024-02-22 阅读量:2787

image.png


春节假期刚结束,广东省、广州市相继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从春天出发,以时不我待的奋进姿态,擘画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蓝图。在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2024年要发展数字经济、海洋经济、银发经济等推进高质量发展。


目前,中国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已经接近3亿,处于人口老龄化初级阶段。在可预见的未来,人口老龄化将是必须要面对的事实。同时,这一代老年人本身是改革开放40年的最大受益者,他们积累了大量财富,有着一定的消费能力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就是俗称的“银发经济26条”。这次“银发经济26条”阐明了国家对于老年市场的发展态度。


然而,一直以来,市场的注意力都在年轻人身上,对于老年消费群体的关注度长期不足。也正因为这样,老年消费群体的供给端始终处于不足的状态。而如今,随着年轻人的消费降级,老年消费群体开始受到关注。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如何寻找银发经济赛道中新的增量?


以下对「银发经济26条」作相关解读,分析银发经济中值得关注的赛道。


(一)扩大老年助餐服务。引导餐饮企业、物业服务企业、公益慈善组织发展老年助餐,推动养老机构面向社会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引导外卖平台、物流企业等经营主体参与老年助餐配送。完善多元筹资机制,允许有条件的地方给予老年助餐服务机构一定的运营补助或综合性奖励补助。支持各地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按规定对享受助餐服务的老年人给予补贴或发放老年助餐消费券。


这条政策点名了外卖行业、餐饮行业。民以食为天,老年人本身心动不变,一通过外卖和餐饮的结合,把老年人从一日三餐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得他们有更多可支配时间去做其他事。


但是这里面有两个问题。第一,老年人大多跟不上时代,他们对于智能手机的使用只停留于非常浅显的级别。现在很普遍的一个问题是,老年人大多不会用手机点外卖,而且他们的学习能力也比较差。第二,这代老年人对于互联网的信任度很低,他们害怕被欺骗,所以不太敢在互联网上进行金钱交易。而外卖又牵涉到一个食品安全问题,他们对于外卖的普遍印象是“垃圾食品”、“没营养”、“脏乱差”。因此,外卖和餐饮行业在银发经济中并不是什么好机会。


(二)拓展居家助老服务。鼓励养老机构、家政企业、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支持社区助浴点、流动助浴车、入户助浴等多种业态发展。培育发展专业助老陪护机构,支持与养老机构共享资源,拓展陪护场景。鼓励零售服务商、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拓展助老服务功能,提供生活用品代购、家政预约、代收代缴、挂号取药等服务。


这条是政策主要涉及零售、养老、家政、居家护理等服务业。很多老年人都不与子女住一起,而子女们平时又忙于工作也无暇照顾老人。因此,照顾老年人的市场非常大。


这一块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多数老年人而言,人生最后的一段路大多是在养老院度过。可是,养老院的服务质量实在难以令人恭维。许多老人害怕进养老院,宁可自己在家中过着“极简生活”也不愿寄人篱下。所以,针对老年人的服务业市场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尤其是当下市场一片空白,还没出现一个行业标杆时,谁先掌握先机,谁就掌握了下一个时代的财富密码。


(三)发展社区便民服务。聚焦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改造一批社区便民消费服务中心等设施,引导老年日用产品实体店合理布局,鼓励商场、超市等开设老年专区或便捷窗口。推进完整社区建设,发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推动物流配送、智能快递柜、蔬菜直通车等进社区。


这条政策针对物业、小区配套服务。通过硬件和服务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减少老年人出行时间。


这个其实在市场经济范畴中属于无法落地的方案。因为社区配套设施的建设是根据社区群体情况而定的。并非所有小区都是老年居住区。比如,有些社区的老年人群体占比并不高,反倒是外来务工年轻群体的居住区。这类社区的配套设施必然偏向外来年轻务工者。所以,除非能把老年人聚集到指定小区,否则不可能执行这条政策。供应商也要考虑成本和效益,不可能为了少数群体开设相关店面。


(四)优化老年健康服务。加强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提高老年病防治水平,推动老年健康领域科研成果转化。加快建设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心、站)、安宁疗护机构,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能力建设,鼓励拓展医养结合服务,推动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鼓励医疗机构通过日间康复、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方式将康复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支持开展老年康复评定、康复指导、康复随访等服务,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扩大中医药在养生保健领域的应用,发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等中医药服务,推动研发中医康复器具。


这条政策就是指老年医疗。老年人是医疗行业的主要消费群体。中国医疗资源是严重不足的,所有三甲医院每天都是人满为患,看病挂号加排队,不等个几小时别想见到医生。解决老年人看病难的问题是非常棘手的问题。


这几年,医疗行业迎来了市场风口,资本开始扎堆进入。这条政策提到了几个关键词。“中医”、“家庭”、“防治”。首先很明确,政策扶持对象仅限于中医,其次是居家医疗,最后是除了治疗外还要预防。满足这些要求的中医领域将成为政策扶持的重点。


(五)完善养老照护服务。引导地方对养老机构普通型床位和护理型床位实行差异化补助。加大养老机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升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能力,适当增设认知障碍老年人照护专区。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毗邻建设、资源共享。建立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之间的服务转介衔接机制。


这条政策是要求地方扩建当地养老、医疗资源,增加养老机构和医院收纳老年人的政策。


对于当前国内老年病患而言,久病无孝子是很普遍的现象。无论养儿还是养女都已经不防老。生病老人有被照顾的需求,只是,这批人群有其特殊性,这部分市场很难开拓。比如,老年人在被护理时突然发病去世,责任谁担?国内医闹那么多,更何况在护理期间出事。又比如,一些患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根本没法护理。所以,这个领域并不是什么好机会。


(六)丰富老年文体服务。建设国家老年大学,推动面向社会开放办学。依托国家老年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老年教育资源库和师资库。治理电视操作复杂问题,方便老年人看电视。鼓励编辑出版适合老年人的大字本图书。发展面向老年人的文学、广播、影视、音乐、短视频等内容行业,支持老年文化团体和演出队伍交流展示。组织开展各类适合老年人的体育赛事活动。加强球类、棋牌等活动场地建设,支持体育场所错峰使用。


这条政策是对宣传口和社区的要求,需要多组织老年人活动,减少老年人孤独感。


但是,这一块也是属于没“钱途”的领域。因为大多数老年人对于内容付费是没兴趣的,老年人不像年轻人,他们对于生活的追求更多的停留于物质层面。这代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无法与年轻人相提并论。而且,老年人的消费习惯是无法培养的,他们早就习惯了免费午餐,无法接受此类支出。这就等同于堵死了商业化的道路。而无法商业化也就等于没法激发社会资源,只能靠国企自己努力。


(七)提升农村养老服务。充分利用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等,采用委托经营等方式开展养老服务。支持当地养老机构、餐饮场所等增加助餐功能。探索建立养老志愿服务激励与评价机制,开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探索采取“公司(社会组织)+农户+合作社”经营模式积极发展乡村旅居式养老服务等农村特色养老产业。


农村的养老体系根本不健全,政策对于农村的要求也是加快健全养老体系。并且,农村消费力极其有限,根本不存在市场一说。所以,农村的养老产业不存在赚钱机会。


(八)培育银发经济经营主体。发挥国有企业引领示范作用,鼓励和引导国有企业结合主责主业积极拓展银发经济相关业务。国有企业发展布局银发经济相关产业,或提供场地设施用于养老服务,相关投入在经营业绩考核中予以统筹考虑。发挥民营经济作用,完善政企沟通联系机制,打破不合理的市场准入壁垒,推动银发经济政策、资金、信息等直达快享。


这条政策是喊话国有企业,要求国有企业发挥带头作用。不要顾及得失先把银发经济搞起来。


民营经济体的目光都聚焦于90后、Z世代,对于老年人,民营经济体是不感冒的。在商圈,这一点也是有共识的,民营经济体就没想过去赚老年人的钱。为此,国有企业需要做个榜样。让民营经济体看到银发市场的价值,从而撬动民营经济体的杠杆。


(九)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区域,规划布局10个左右高水平银发经济产业园区。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各类开发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等平台,推进银发经济领域跨区域、国际性合作。


这条政策是要求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做表率,起到带头作用,从而拉动全国银发经济发展。


这条属于对于地方政府的工作要求,充其量只有个别园区对于银发产业企业的一些扶持,局限性较大。


(十)提升行业组织效能。鼓励依法成立银发经济领域社会组织,支持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组建产业合作平台或联合体,深化产业研究、资源整合、行业自律。加强公共数据共享,支持行业组织开展产业运行监测分析和信息发布。


(十一)推动品牌化发展。培育银发经济领域龙头企业,支持连锁化、集团化发展。鼓励行业协会分品类举办优质渠道对接会。依托中国品牌日、全国“质量月”、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等活动,积极开展银发经济自主品牌公益宣传。利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平台展示推介银发经济前沿技术和产品服务,举办产业对接等活动。


(十二)开展高标准领航行动。在养老服务、文化和旅游、老年用品、适老化改造、智能技术应用等领域开展标准化试点。对自主研发、技术领先、市场认可的产品,优先纳入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用好各领域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第三方质量测试平台,开展质量测评、验证、认证工作。


(十三)拓宽消费供给渠道。结合春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以及“敬老月”等活动,引导电商平台、大型商超举办主题购物节,设计老年版专用界面,支持设立银发消费专区,鼓励子女线上下单、老人线下体验服务,培育一批特色活动品牌。打造一批让老年人放心消费、便利购物的线上平台和线下商超。


这几条条政策合并在一起,主要是要求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做表率,起到带头作用,从而拉动全国银发经济发展。


这几条其实都是对地方政府的工作要求。从商业角度看,企业可以利用这些机会。但这些政策与行业、企业而言,关系并没有那么大。行业和企业的赚钱机会还是在其他政策条款上。


(十四)强化老年用品创新。加强服装面料、款式结构、辅助装置等适老化研发设计,开发功能性老年服饰、鞋帽产品。鼓励研发适合老年人咀嚼吞咽和营养要求的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配方食品。实施推进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重点开发应用适老化日用产品和老年休闲陪护产品。完善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适时进行评估并动态调整。引导车辆生产企业研发符合国家技术标准、适应老年人无障碍出行需求的车型。


这条政策提到了服装、保健品、家居、汽车行业。老年人的市场正在扩大,激活老年人市场需要有与之配套的供给。


眼下,市场上很少见有什么老年人服装。因为老年群体的特殊性,他们对服装的要求与年轻人完全不同。由于老年人省吃俭用的习惯,作为高周转的服装行业,商家们并不太乐于做老年人生意。但现今服装行业严重产能过剩,老年人市场虽说鸡肋,但只要改变商业模式,还是有利可图。


保健品行业其实是产能过剩,国内从来不缺老年人保健品。但问题是,这行业缺少监管,乱象四起。保健品行业很赚钱,前提是要黑良心。


至于家居行业更倾向于宠物行业。老年人的孤独感决定了他们需要活物陪伴。平时的社交是一种排挤孤独的方式,养宠物也是。社交需要志趣相投的人,而且还需要大家都有时间,这个要求有点门槛。但养只宠物相对而言就简单多了。


汽车行业中,老年人汽车市场是没有销路的。即使放眼国际上,也没有专门做老年人汽车的车企。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十五)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完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在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场景集成应用,发展健康管理类、养老监护类、心理慰藉类智能产品,推广应用智能护理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智能防走失终端等智能设备。鼓励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开展老年用品和服务展示体验。


这条政策的重点是AI。养老产业已经逐渐铺开,在AI浪潮的席卷下,下一步是进行数字化升级。AI+养老是接下来重点扶持的行业。


这里的机遇不在于传统的养老行业,而是智慧行业,也就是AI技术产业。传统养老行业的核心生产力还是依靠人工,但智慧养老行业的核心生产力是AI。而AI本就是战略级产业,且又是当下风口,但凡与AI扯上关系的,想要搞钱都比较容易。


(十六)大力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推动助听器、矫形器、拐杖、假肢等传统功能代偿类康复辅助器具升级,发展智能轮椅、移位机、康复护理床等生活照护产品。扩大认知障碍评估训练、失禁康复训练、用药和护理提醒、睡眠障碍干预等设备产品供给。


这条政策说得是养老器材行业。随着老龄人口逐渐增多,市场需求也随之扩大。在人口老龄化结束前,增量市场永远存在。


在养老器材行业方面,市面上的主流是进口器材,国产器材缺席严重。在当下国产替代风气盛行的前提下,国产品牌只要认真把好质量关,借助现在的社会主流基调,完全能够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十七)发展抗衰老产业。深化皮肤衰老机理、人体老化模型、人体毛发健康等研究,加强基因技术、再生医学、激光射频等在抗衰老领域的研发应用。推动基因检测、分子诊断等生物技术与延缓老年病深度融合,开发老年病早期筛查产品和服务。推进化妆品原料研发、配方和生产工艺设计开发。


这条政策主要是说医药行业。都说岁月是把杀猪刀,但任谁都想与这把到碰一碰。老年人也有爱美的需求。


前几年,许多商界大咖纷纷宣布转型做生命科学,他们的目标就是抗衰老。这一块其实仅限于高端用户。对于普通老年人而言,自己医保账户的资金都不够用,根本没有余力考虑医美。但相对的,老年人群体中也有一批群体的消费能力很高。他们不差钱,也愿意花钱为自己人生最后阶段点亮精彩。所以,这部分赚钱机会只限于部分群体。


(十八)丰富发展养老金融产品支持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发展养老金融业务,提供养老财务规划、资金管理等服务。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推进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和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工作,加强养老金融产品研发与健康、养老照护等服务衔接。


这条政策非常重要,可以说为眼下金融行业指明了新的发展道路。老年人普遍都有金融理财需求,但大多数老年人的金融知识匮乏。相对的,金融产品也不够丰富。为此,老年金融始终没做起来。同时,国内养老保障体系中,主要依靠第一支柱的养老金支撑,未来人口老龄化加剧后,仅靠第一支柱无法满足全社会养老需求。现在是发展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最后窗口期。


金融行业中,与养老相关的金融产品主要是保险业务。这一块口碑不佳。国内保险行业在社会的名声普遍不太好。对此,金融三驾马车中的另外两架——银行和证券,也应该与时俱进,推出自己的产品。政策中除了大谈保险外,对于其他金融机构的养老产品也是给予支持态度。


(十九)拓展旅游服务业态。完善老少同乐、家庭友好的酒店、民宿等服务设施,鼓励开发家庭同游旅游产品。推出一批老年旅游发展典型案例,拓展推广怀旧游、青春游等主题产品。以健康状况取代年龄约束,完善相关规定便利老年人出游,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并加强监管。发展老年旅游保险业务,鼓励扩大旅游保险覆盖面。组建覆盖全国的旅居养老产业合作平台,培育旅居养老目的地,开展旅居养老推介活动。


这条政策很明显就是旅游业。老年人基本都退休在家,最不缺的就是时间。有时间就可以多出去走走,对身心健康也有好处。


只不过,老年人的旅游业早就已经处于内卷状态。现在只要是个旅行社都会推出各式各样的老年团旅游项目。商家之间都在拼成本,谁能控制成本谁就能压低价格,谁能够压低价格谁就能吸引更多老年消费者。在已经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老年人的旅游业其实已经不赚钱了。


(二十)推进适老化改造。推进公共空间、消费场所等无障碍建设,纳入城市体检指标体系,定期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鼓励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家庭配备智能安全监护设备。开展数字适老化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互联网应用改造,保留涉及老年人的高频事项线下服务。推动老年食品、药品、用品等的说明书和宣传材料适老化。


这条政策是对房地产行业要求,老年人的居住需求和年轻人不同。他们需要更简便、干净的居住空间。但是,房地产行业现在什么情况都有目共睹,懂得都懂。


(二十一)加强科技创新应用。围绕康复辅助器具、智慧健康养老等重点领域,谋划一批前瞻性、战略性科技攻关项目。通过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银发经济领域科研活动,提高自主研发水平。加大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专项对银发经济的支持力度。


(二十二)完善用地用房保障。科学编制供地计划,保障养老服务设施和银发经济产业用地需求。新建居住区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老旧小区要因地制宜补足配齐,常住人口达到中度以上老龄化的县(市、区)应上调新建居住区配建标准。支持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发展养老服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利用闲置商业、办公、工业、仓储等存量场所改建养老服务设施。经规划实施评估论证的存量空间,可依法适当增加容积率,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二十三)强化财政金融支持。优化中央预算内投资相关专项使用范围,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建养老服务设施搭载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推广使用智能化人工替代设备。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银发经济产业项目。用好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对符合条件的公益型普惠型养老机构运营、居家社区养老体系建设、纳入相关目录的老年产品制造企业等,按照市场化原则提供信贷支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坚守职能定位、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银发经济产业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


(二十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和引导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结合自身优势和社会需求增设银发经济相关专业,合理确定老年学、药学、养老服务、健康服务、护理等专业招生规模。鼓励开展养老护理等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及评价,支持校企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涵养老年人力资源,支持老年人参与文明实践、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科教文卫等事业。


(二十五)健全数据要素支撑。建立银发经济领域数据有序开放和合理开发利用机制,统筹政务和社会数据资源,加强国家层面养老相关数据共享,推动数据要素赋能产业发展。依法规范智能化产品和服务中的个人信息收集、使用等活动,加强技术监测和监督检查,做好安全防护和风险控制。


(二十六)打击涉老诈骗行为。广泛开展老年人识骗防骗宣传教育活动,依法严厉打击以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宣称“以房养老”、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等名目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各类诈骗犯罪。


这六条其实是接下来政府工作的要求,对企业而言并没有什么关系。所以,这六条就不多说了。


备注:本文转自“财经姝婷说”,原标题《详解“银发经济26条”,龙年的搞钱机会就在这里》